来源:中国机器人网
椭圆形的脑袋,健硕的胸膛,灵活的双臂,可自由旋转的腰身……当这款通体为亮闪闪银色、表现得颇为聪明伶俐的阿童木人形机器人“天兵一号”在自己公司展台前向众人打招呼时,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。
“这是天津本土企业生产的首款人形机器人。”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张欢喜对记者说。津产首款人形机器人有什么特长?
津产首款人形机器人亮相背后,是一群天津人的努力。“我们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‘具身智能协同发展计划共同体’,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宇树科技、优必选、云深处等在内的40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龙头企业加入这个共同体,在天津共创一个产业与场景生态深度协作的平台。”张欢喜说。
这个由阿里云、宇树科技、优必选、云深处、星动纪元、帕西尼、上海开普勒、乐聚机器人、魔法原子、理工华汇、松应科技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南开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,联合中汽工程、天津轨道交通集团、长城汽车、理想汽车、小橙集团等应用场景丰富的用户企业组建的共同体,将通过联合研发、技术共享、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,创新上下游协同合作模式,整合技术研发、学术资源与场景实践,以加速突破机器人产业发展瓶颈,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,推动天津以及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。
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处负责人介绍,我市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,产业规模逐步壮大,现有机器人及相关企业超过200家,整体产业规模超过250亿元。2024年,我市生产工业机器人9278套,同比增长13%;生产服务机器人618236套,同比增长32.7%。
“我市机器人产业链条基本完备,初步构建了上游为减速机、伺服电机、控制器等关键系统部件,中游为机器人本体,下游为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;南开大学、天津大学、河北工业大学、天津理工大学、中国民航大学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均设有机器人学科方向,同时拥有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、浙江大学滨海研究院,具备生产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基础。”该负责人称。
目前,全市机器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,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高动态、高可靠、大负载点焊机器人成功装载吉利汽车制造基地,打破了国产机器人进不了汽车整车厂的格局;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600吨重载AGV(自动导引运输车)产品打破国际纪录,昨天出席大会的公司董事长任志勇向记者介绍,今年一季度,朗誉销售实现了55%的增长;迦南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依托机器人控制器(RCU)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、一体化模块化执行器等核心部件,实现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全自主研发和生产,并成功进军海外市场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汽车行业应用BI,应该从哪个环节入手?
2025-01-10【走近匠人】周顺平:学无止境,方能成就匠心!
2025-01-10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“领航峰会”大咖观点集锦
2025-01-10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“未来峰会”大咖观点集锦
2025-01-10社区智能化解决方案
2025-01-04智慧医院解决方案
2025-01-04打造智能化小区解决方案
2025-01-04